发布时间:2024-04-05 15:42:05 栏目:综合精选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走进浙江省仙居中学,讲述中国探月历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几千年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如今,在我国科学家的努力下,遥远的月球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探月的历程;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卫星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至此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短短的13年间,中国的探月工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活动现场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意识,3月31日下午,“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暨“科学+”活动走进浙江省仙居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嫦娥”系列各型号及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为在场师生带来题为《中国的探月》的科普报告。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六部委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科协承办;浙江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浙江省科技馆、台州市科协、中共仙居县委、仙居县人民政府、浙江省仙居中学、北京科技报协办。
探月成为中国航天的里程碑
活动中,叶培建院士详细讲述了我国二十年来在探月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及卓越成就。在他的讲述下,各类天文、航天知识以及航天人的科研历程铺就了一副中国航天发展的史诗长卷。叶培建表示,中国有三个航天里程碑,第一个是1970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第二个是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发射的神州系列飞船,第三个就是我国二十年的无人探月。
叶培建院士
叶培建介绍,在21世纪前,中国在地球之外的探索范围较小。到2000年为止,只有距离地面几万公里的探索。于是中国的航天科学家团队提出了“在21世纪让中国人走得更远”的目标,并制定了非常长远的“三步走”计划,即“探”、“登”、“住”。其中,第一步“探”又可以“绕”、“落”、“回”三个步骤。
“其中,‘嫦娥一号’是解决‘绕’的问题,‘嫦娥二号、三号’解决的是‘落’的问题,‘嫦娥五号’解决的是‘回’的问题。我们每推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为我们之前缺乏经验,大部分工作都得凭借自己的摸索完成。”叶培建说,“月球的环境极其复杂,它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可以超过300 ,这对探测器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我们不断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积极完善未来的计划,去年在‘嫦娥五号’上实现了一次非常顺利的行动。“嫦娥五号”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航天探测器,我们设想了几百个突发状况的预案,结果一个也没有用到。这不仅是好运,更体现了二十年间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成长。”
中国有能力为全球航天事业提供创新动力
叶培建还指出,虽然一些国家早在多年前就实施过探月工程,但中国的探月工程并不是对他们的简单模仿,而是融入了大量自主创新,其中不少成就都是世界“之最”。比如“嫦娥三号”拍摄了到目前为止全球包含南北极分辨率最高的月球图;“嫦娥五号”完成了全球首次航天器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等。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它使得中国成为世界首个成功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国家。
叶培建院士通过道具讲述“鹊桥”中继卫星工作原理
“因为月球本身会屏蔽来自地球的信号,如何在地月之间传达信息成为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的重要因素。在经过反复研究后,我们决定通过“鹊桥”中继卫星来保证地球信号能顺利传达至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可以说,‘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证明了中国完全有决心、有能力为全球航天事业提供创新动力。”
除了中国的探月历程,叶培建还介绍了“天问一号”探测器探索火星方面的工作情况。“天问一号”将完成三种探测方式,即利用轨道接近火星的时候对火星进行初步观测,然后利用火星的自转进行全面观测,最后还要降落火星观测。此外,他还简单介绍了未来在月球建立科考站以及探测小行星的相关计划。
现场学生对精彩报告报以热烈掌声
叶培建在现场勉励仙居学子,鼓励同学们在不断攀登、完善自己的同时更要培养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大型企业、工程不是只有几个人,而是千军万马。所以更要要看得更远,看得更大,把自己放到国家的大环境中。”
叶培建院士回答学生提问
精彩Q&A
Q:在航天领域,您认为应该如何加强我国在月球资源方面的竞争力?
叶培建:总之,有三件事情我们一定要做:要发展技术工业水平;要有创新能力;另外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国力增强了,创新能力提高了,朋友越来越多了,我们就能进入世界航天强国的行列,做到部分领域世界领先。
Q:5月15日左右“天问一号”要“落火”,“落火”之后要干什么呢?
叶培建:探测器要在火星上进行巡视探测,对设定的科学目标进行观测。另外,轨道器还在火星轨道上运行,所以要进行一年左右时间形成一个全球观测的结果,两者要结合起来。
文并摄丨北京科技报记者 陈振宇
编辑丨唐娉婷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名称为“嫦娥工程”,是国务院于2004年立项正式开展的,记得当时还成立了“国家月球探测中心”,这个工程分三个阶段,即无人探月、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探、登、驻”。这个说法对于普通老百姓比较陌生。老百姓比较熟悉的是人们常说的“绕、落、回”,实际上这个绕落回是嫦娥工程第一阶段――无人探月中的三小步,即无人绕月探测、无人落月探测和无人采样返回的简称。可人们习惯把无人探月阶段当成嫦娥工程,把“绕、落、回”说成是探月三期工程,这也只得由着人们叫。下面说一下具体内容,先说说已经实施的任务,再讲讲现在进行到哪一步,再谈谈接下来是什么任务,最后再纵论一下未来的拓展任务。
已经实施的探月任务我国分别于2007年10月24日和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用长征三号甲和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并成功绕月。距月面分别200公里和100公里,实现了无人绕月探测。其中嫦娥一号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之后受控撞月,而嫦娥二号作为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在圆满完成各项预定任务后又进行了拓展任务――作第二期“落”月的先导星,变轨为远月点100公里而近月点15公里的椭圆轨道,对二期落月预选着陆区进行成像,获得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图和物质成分分布图。2011年4月,这些工作结束后,由于探测器余留推进剂充足,经专家讨论后决定继续进行拓展任务。完成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进行探测,随后嫦娥二号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现已成为太阳系的小行星,预计2020年左右会回到地球附近。随着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收官,工程进入二期落月。
2013年12月2日我国在西昌用长三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12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正面雨海西北部的虹湾地区,
嫦娥三号
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和着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探测任务。
玉兔月球车
2016年8月4日嫦娥三号正式退役,中国官方宣布无人探月二期工程圆满完成。工程随之进入三期月球采样返回。
正在进行的探月任务本来工程指挥部决定2017年底直接发射三期任务探测器――嫦娥五号实现月球采样返回,而不是按照序号先发射嫦娥四号。指挥部决定在“绕、落、回”三期探月的基础上规划无人探月四期任务:2018年底发射无人探月二期探测器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四号实现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任务(注意嫦娥四号虽是用于落月的,但它属于探月四期先期任务。),可是2017年7月2日,用于发射嫦娥五号采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测试发射第二发时失利,导致探月三期任务推迟,只得先进行探月四期任务――发射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软着陆月球背面探测的任务。但由于月球自身巨大的身体阻挡了地面和月球背面的通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发射中继卫星。指挥部决定嫦娥四号任务分两次发射,先于2018年5月21日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安置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
“鹊桥”中继卫星
然后于2018年12月8号,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2019年1月3日在中继星的帮助下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坑。随即玉兔二号月球车和着陆器成功分离。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
中国官方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中国未来探月工程的具体计划。
未来的探月任务2019年底前后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继续实施无人探月三期采样返回任务,预计采集2公斤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嫦娥五号着陆器
无人探月工程2020年前全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全面进入无人探月四期,未来探月四期明确还有三次任务。分别是嫦娥六号、七号和八号任务,计划发射嫦娥六号软着陆于月球南极采样返回,至于是正面还是背面看嫦娥五号的任务完成情况而定。发射嫦娥七号到月球南极进行一次针对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的综合探测任务。而嫦娥八号则是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比如说采用3D打印技术,试验能不能利用月壤在月球建房子,验证部分技术,为将来建立月球科研基地积累一些经验。月球上氦3比地球上丰富的多,它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能源。所以世界主要国家都在论证在月球建基地。
拓展展望任务以上就是中国现在的探月计划,主要是无人的,这些任务结束后,我国自然会进入嫦娥工程的第二阶段――载人登月,目前国家虽无立项,但各方的准备工作早就开始了,这个无人月球探测的绕落回,包括探月四期都是为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做准备,所以国家立项载人登月任务是早晚的事。让我们期待吧。
主要讲就是绕落回三阶段发展。现在已经完成了非载人的绕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下一步就是降落月球的航天器返回计划。将来要执行载人绕落回计划。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