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24位开国元勋都是些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建立者李渊在隋末乱世中起兵,最终推翻隋朝,建立了大唐王朝。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有众多功臣为李渊和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他们被称为“开国元勋”。不过,严格来说,“开国元勋”一词在唐朝初期并不常用于官方记载,而是后人根据历史人物的贡献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唐朝建立初期,真正对李唐政权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通常被称作“太原起兵功臣”或“秦王府旧部”,其中包括了后来被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一批重要将领与谋士。因此,虽然“24位开国元勋”并非官方正式称呼,但结合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视为唐朝初期最具代表性的24位开国功臣。
以下是这24位开国元勋的简要介绍及他们的主要贡献:
| 序号 | 姓名 | 身份/职位 | 主要贡献 |
| 1 | 长孙无忌 | 太尉、赵国公 | 李渊、李世民的亲信,参与玄武门之变,辅佐太宗 |
| 2 | 房玄龄 | 中书令、魏国公 | 谋士,协助李世民策划政变,制定治国策略 |
| 3 | 杜如晦 | 尚书左仆射、蔡国公 | 李世民的重要谋士,与房玄龄齐名 |
| 4 | 尉迟敬德 | 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 | 武将,参与多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 |
| 5 | 李靖 | 检校中书令、卫国公 | 著名军事家,平定突厥、吐谷浑等边疆战事 |
| 6 | 温彦博 | 左仆射、虞国公 | 谋士,参与朝廷决策,处理边疆事务 |
| 7 | 段志玄 | 左骁卫大将军、褒国公 | 武将,跟随李世民征战,屡建战功 |
| 8 | 刘弘基 | 左武卫大将军、蒋国公 | 太原起兵功臣之一,参与多次战役 |
| 9 | 高士廉 | 侍中、申国公 | 谋士,家族显赫,支持李世民登基 |
| 10 | 张亮 | 金紫光禄大夫、郧国公 | 谋士,曾参与玄武门之变,后任地方官 |
| 11 | 侯君集 | 骁卫大将军、陈国公 | 武将,参与多次战役,后因谋反被杀 |
| 12 | 张公谨 | 左武卫大将军、郯国公 | 太原起兵功臣,参与玄武门之变 |
| 13 | 王君廓 | 左骁卫大将军、鄅国公 | 武将,随李世民征战,战功卓著 |
| 14 | 李世勣(徐世勣) | 骁骑将军、英国公 | 后改名李勣,著名将领,屡立战功 |
| 15 | 秦叔宝(秦琼) | 骁卫大将军、胡国公 | 武将,忠勇善战,深受李世民器重 |
| 16 | 程知节(程咬金) | 骁骑将军、卢国公 | 武将,跟随李世民征战,战功赫赫 |
| 17 | 唐俭 | 侍中、莒国公 | 谋士,曾出使突厥,参与外交事务 |
| 18 | 刘政会 | 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 | 太原起兵功臣,参与玄武门之变 |
| 19 | 元吉 | 齐王(李元吉) | 李渊次子,后期与李世民对立,被杀 |
| 20 | 薛万彻 | 骁骑将军、樊国公 | 武将,参与多次战役,后因谋反被贬 |
| 21 | 侯希逸 | 骁骑将军、酅国公 | 武将,曾镇守边疆,后叛变 |
| 22 | 张士贵 | 左卫将军、虢国公 | 武将,参与多场战役,战功显赫 |
| 23 | 郭孝恪 | 骁骑将军、凉国公 | 武将,曾远征西域,战死沙场 |
| 24 | 薛仁贵 | 骁骑将军、平阳郡公 | 后期名将,虽未入凌烟阁,但为唐朝边疆立功 |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人物如薛仁贵、李元吉等人并未被列入最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他们也在唐朝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被后人纳入“开国元勋”范畴。
总的来说,这些人物在唐朝建立初期起到了关键作用,有的是智囊,有的是猛将,共同奠定了唐朝的基业。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