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的含义】“蚍蜉撼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后人引申为“蚍蜉撼树”,比喻力量微小的人或事物试图去动摇强大的对象,结果注定失败。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不自量力、盲目挑战权威或不可动摇的事物,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一、
“蚍蜉撼树”原意是蚂蚁(蚍蜉)试图摇动大树,显然不可能成功。它象征着弱小的力量无法对抗强大的目标,也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切实际、盲目自信的行为。该成语在现代多用于劝诫人们认清自身实力,不要妄图以小搏大。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蚍蜉撼树 |
| 出处 | 《庄子·逍遥游》 |
| 字面意思 | 蚂蚁摇动大树 |
| 比喻意义 | 力量微小者企图动摇强大目标,注定失败 |
| 使用场合 | 批评不自量力、盲目挑战强者的做法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劝诫、讽刺、警示等语境 |
| 同义表达 | 不自量力、螳臂当车、以卵击石 |
| 反义表达 | 力挽狂澜、迎难而上、量力而行 |
| 语言风格 | 文言色彩浓厚,现多用于书面语 |
| 常见搭配 | “蚍蜉撼树,自不量力”、“蚍蜉撼树,终将失败” |
三、结语
“蚍蜉撼树”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强大对手或困难时,应理性评估自身能力,避免因盲目自信而陷入无谓的挣扎。真正的强者,往往懂得审时度势,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实现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