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虎踞龙蟠指什么意思】“龙蟠虎踞”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气势雄伟。而“龙蟠指”则是对这个成语中“龙蟠”部分的进一步解释。下面我们将从字面意义、历史典故和现代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龙蟠虎踞”出自《晋书·王导传》,原意是形容南京(古称建业、建康)地势如龙盘虎踞,极为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龙蟠”指的是龙盘绕、盘踞;“虎踞”则指虎蹲伏、镇守。整体比喻地势险要、气势雄伟,也引申为人才聚集、势力强大。
“龙蟠指”是对“龙蟠”的具体解释,意思是“龙盘绕、盘踞”,象征着一种稳固、威严、不屈不挠的力量。
在现代语境中,“龙蟠虎踞”多用于形容城市、山川或人物的气势与地位,如南京被称为“龙蟠虎踞之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龙蟠虎踞 |
字面含义 | 龙盘绕,虎蹲伏,形容地势险要、气势雄伟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历史背景 | 原指南京地势险要,后泛指重要地点或人物 |
“龙蟠”解释 | 龙盘绕、盘踞,象征稳固、威严 |
“虎踞”解释 | 虎蹲伏、镇守,象征力量、威慑 |
现代用法 | 形容地势、城市、人物气势强大 |
引申义 | 人才聚集、势力雄厚、地位显赫 |
三、结语
“龙蟠虎踞”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独特理解。而“龙蟠指”作为其组成部分,进一步强调了“龙”的盘旋之势,寓意深远。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理观与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