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唐代王建古诗的意思介绍】《小松》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一棵小松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成长与命运的思考。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提到“松”字,但通过意象的营造,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一、诗歌原文:
> 青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不是一番寒彻骨,
> 怎得梅花扑鼻香?
(注:此为误传版本,实际王建《小松》原文应为:)
> 原文:
> 自小刺头深草里,
> 而今渐觉出蓬蒿。
> 时人不识凌云木,
> 直待凌云始道高。
二、诗意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小松从幼年到逐渐长高的过程,隐喻了人才的成长过程。起初它只是在草丛中不起眼的小树苗,但随着时间推移,它渐渐脱颖而出,最终成为高耸入云的树木。然而,人们往往只有在它高大之后才意识到它的价值。
诗人借此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有才华的人,往往在早期并不被重视,只有在取得成就后才会被认可。
三、内容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诗名 | 小松 |
作者 | 王建(唐代) |
体裁 | 五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诗人借小松的成长过程,反映人生经历和人才成长的普遍规律 |
主旨思想 | 人才成长需要时间积累,初期常被忽视,成功后才被认可 |
艺术特色 | 比喻手法运用巧妙,语言朴素却富有哲理 |
诗句解析 |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生时在草丛中; “而今渐觉出蓬蒿”:现在已高出草丛; “时人不识凌云木”:人们没发现它能长成大树; “直待凌云始道高”:等到它高耸入云才说它高大 |
启示意义 | 鼓励人们坚持努力,不要因暂时不被理解而放弃;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人才 |
四、结语
王建的《小松》虽短,却寓意深刻,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长规律,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来证明,而坚持与努力是实现梦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