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子受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与长子受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给其长子苏迈(字叔党,号东坡居士)的一封书信。文中表达了苏轼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体现了父爱与人生智慧。
一、文章总结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写给长子苏迈的一封家书。内容主要围绕为学、为人、处世等方面展开,强调了“立志”“修身”“慎言”“勤学”等重要的人生准则。文章虽短,但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言之,不若与子言之也。 | 我谨启:昨天承蒙您教导,我认为与其和别人说,不如和你(儿子)说更合适。 |
吾昔少年时,读书无甚异人,惟性喜饮酒。 | 我年轻时读书并不比别人特别,只是生性喜欢喝酒。 |
吾今老矣,不能复饮,然每见人饮酒,未尝不叹。 | 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再喝了,但每次看到别人喝酒,总是不禁感叹。 |
盖酒能乱志,使人失节,故君子不饮。 | 因为酒会扰乱心志,让人失去操守,所以君子不饮酒。 |
吾尝语汝: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我曾告诉过你:学习需要宁静,才能需要学习,没有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 |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学习必须有志向,才能必须通过学习来培养,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展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完成学业。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轻浮怠惰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无法修养性情。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也日渐消磨,最终如枯叶般凋零,大多不能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破屋,到那时又有什么办法呢? |
三、注释说明
词语 | 注释 |
某启 | “某”是古人自称的谦辞,“启”是启禀、启告的意思,表示写信开始。 |
蒙教 | 承蒙教导,是谦辞。 |
不若与子言之 | 不如和你(儿子)说。 |
性喜饮酒 | 生性喜欢喝酒。 |
戒之 | 戒酒,停止喝酒。 |
乱志 | 扰乱心志。 |
失节 | 失去操守或原则。 |
君子 | 有德之人,指有修养的人。 |
静也 | 需要宁静的心态。 |
励精 | 振奋精神。 |
治性 | 修养性情。 |
年与时驰 | 年岁随着时光流逝。 |
意与日去 | 志向随着时间而消失。 |
枯落 | 如枯叶般凋零。 |
接世 | 为社会所用,有所作为。 |
穷庐 | 破旧的房屋,象征贫苦生活。 |
四、总结
《与长子受之》虽是一封家书,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和人生智慧。苏轼通过自身经历,劝诫儿子要立志、勤学、修身、慎言,避免沉溺于享乐,以免虚度光阴。文章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