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法怎么收集氧气】在化学实验中,排水法是一种常见的气体收集方法,尤其适用于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氧气(O₂)是实验室中常通过分解反应制取的一种气体,而排水法正是其常用的收集方式之一。以下是对“排水法怎么收集氧气”的总结与说明。
一、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基本原理
排水法是利用气体不易溶于水的特性,将气体通入装满水的集气瓶中,随着气体的进入,水被排出,最终气体占据整个容器。这种方法适用于氧气等不溶于水的气体。
二、实验步骤总结
| 步骤 | 操作内容 | 注意事项 |
| 1 | 准备好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如试管、锥形瓶)、导管、集气瓶和水槽 | 确保装置密封良好,防止气体泄漏 |
| 2 | 向集气瓶中注满水,并倒置在水槽中 | 集气瓶要完全充满水,避免空气残留 |
| 3 | 将导管一端连接到发生装置,另一端伸入集气瓶口 | 导管不宜过长,防止气体流失 |
| 4 | 开始加热或反应产生氧气 | 控制反应速率,避免气体过快溢出 |
| 5 | 当集气瓶中水完全排出时,关闭气体来源 | 及时停止反应,防止气体逸散 |
| 6 | 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取出并放置在桌面 | 避免气体再次接触空气 |
三、适用条件与注意事项
- 适用气体:氧气、氢气、甲烷等不溶于水的气体。
- 不适用气体:氯气、二氧化碳等易溶于水的气体。
- 操作要点:
- 实验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 收集过程中保持导管末端始终浸在水中;
- 集气完成后迅速盖上玻璃片,防止氧气逸散。
四、常见问题解答
| 问题 | 回答 |
| 为什么氧气要用排水法收集? |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能有效收集纯净气体。 |
| 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为什么要先装满水? | 保证气体进入后能顺利将水排出,提高收集效率。 |
| 如果水没有排完,怎么办? | 可继续通入气体,直到水全部排出为止。 |
五、总结
排水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气体收集方法,特别适合氧气这类难溶于水的气体。通过合理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实验的成功率和气体的纯度。掌握排水法的原理与步骤,有助于提升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