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所有特殊句式总结】《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一篇经典的文章,讲述了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凭借智慧和口才劝退秦军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精炼、逻辑严密,在文言文中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本文将对《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出现的所有特殊句式进行系统总结,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一、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类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类型 | 说明 |
| 判断句 | 用“者……也”、“也”等标志表示判断 |
| 被动句 | 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常用“为”、“见”、“于”等 |
| 省略句 | 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成分 |
| 倒装句 | 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
| 固定结构 | 如“何以”、“是故”、“其……乎”等 |
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特殊句式总结(附例句)
| 句式类型 | 例句 | 解析 |
| 判断句 | 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郑既知亡矣。 | “也”字表判断,说明晋、秦围郑的原因;“矣”表已然,表明郑国已知将亡。 |
| 被动句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注:此句虽非典型被动,但“亡郑”可理解为郑被灭) | 间接表达被动意义,强调郑国可能被灭。 |
| 省略句 | (郑)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省略主语“郑”) | 前文已提及郑国,此处省略主语,使行文简洁。 |
| 宾语前置 | 夫晋,何厌之有? | “何厌之有”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 |
| 状语后置 |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如人”为状语后置) | “犹不如人”中,“如人”是“不如”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犹不如人”。 |
| 定语后置 | (晋)侵郑,郑既知亡矣。 (“郑”为定语,修饰“亡”) | 实际上该句并非严格定语后置,但类似结构常见于古文。 |
| 固定结构 |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意为“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到不了这一步”,“微……及”为固定结构。 | 表达一种假设与结果的关系,属于文言常用结构。 |
三、总结
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中特殊句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在句式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典型的判断句、被动句,也有常见的省略句、倒装句等。这些句式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反映了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掌握这些特殊句式,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内容,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来说,了解并熟悉这些句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结语:
《烛之武退秦师》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文言文表达艺术的典范。通过对其特殊句式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提升古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