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长亭送别原文翻译】《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由元代剧作家王实甫所著。其中“长亭送别”是全剧中最著名的一折,描写的是崔莺莺在长亭为张生送别的情景,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极具艺术感染力。
以下是对“长亭送别”一折的原文及翻译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读者理解与查阅。
一、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为动人的一幕,主要讲述了张生因科举赴京,崔莺莺在长亭为其送行。两人虽情深意重,但因身份地位悬殊,最终只能含泪分别。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爱情的无奈,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个人情感与礼教之间的冲突。
文中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优美的诗词对白,表达了崔莺莺对张生的依恋与不舍,以及她内心的痛苦与矛盾。整个场景充满离愁别绪,令人动容。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节选) | 翻译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天空碧蓝,地上菊花盛开,秋风渐紧,北来的雁群向南飞去。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清晨是谁把满山红叶染得如醉?原来是离别的泪水。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这一去不知要过多少年,即使有美好的时光,也无人共赏。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即使有万千种深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 你不要担心才华不济,我只担心你另娶他人。 |
“此一去,须要早归,莫负心期。” | 你这一去,一定要早日归来,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
三、结语
“长亭送别”不仅是《西厢记》中情感最浓烈的一折,也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送别场景之一。它用极简的语言描绘出深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古代男女之间那份难以言说的爱与痛。通过这篇文字与表格的整理,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这段经典的戏曲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