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灯火阑珊”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绘夜晚的热闹场景或表达一种朦胧、静谧的氛围。它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描绘的是在热闹的夜市中,经过多次寻找,最终在灯火稀疏的地方找到了心爱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灯火阑珊 |
拼音 | dēng huǒ lán shān |
出处 |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字面意思 | 灯火稀疏、暗淡的样子 |
引申意义 | 夜晚的热闹场景;也指在众多人群中突然发现某人;还常用来形容一种朦胧、静谧的意境 |
二、词语解析
- 灯火:指街上的灯光、灯笼等照明物。
- 阑珊:意为“将尽、稀少、暗淡”。如“阑珊的星光”、“阑珊的夜色”。
因此,“灯火阑珊”整体上是指夜晚的灯光逐渐变暗、稀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描写夜晚景象 | 夜幕降临,街头灯火阑珊,显得格外安静。 |
表达情感 | 在人群中,我终于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就在灯火阑珊处。 |
文学描写 | 诗人用“灯火阑珊”来渲染一种朦胧的美感和淡淡的忧伤。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不要混淆“灯火阑珊”与“灯火通明”
“灯火通明”是形容灯光非常明亮,而“灯火阑珊”则强调灯光稀少、暗淡,两者含义相反。
2. 注意语境搭配
“灯火阑珊”多用于描写夜晚的场景,不宜用于白天或明亮的环境。
3. 避免过度引申
虽然该词可以引申为“在人群中找到某人”,但使用时要结合上下文,避免生硬。
五、总结
“灯火阑珊”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既可用于描绘夜晚的景色,也可用于表达一种情感上的邂逅或内心的孤寂。它的意境优美,常被文学作品所引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总结要点 | 内容 |
含义 | 灯火稀疏、暗淡,象征夜晚的宁静或情感的微妙变化 |
出处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使用场景 | 夜景描写、情感表达、文学意境 |
注意事项 | 避免与“灯火通明”混淆,注意语境搭配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灯火阑珊”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现代语言中的运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