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成语解释】“纸醉金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奢华、糜烂的生活方式。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满城尽是金玉器,纸醉金迷夜未央。”原意是形容富贵人家的豪华生活,后来多用于批评那些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的人。
该成语常带有贬义色彩,强调的是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修养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它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些人生活奢靡、消费无度的状态。
成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纸醉金迷 |
拼音 | zhǐ zuì jīn mí |
出处 | 唐·韦庄《秦妇吟》 |
释义 | 形容奢华糜烂的生活方式,多用于贬义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用于描写富人的生活 |
近义词 | 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
反义词 | 勤俭节约、清贫自守 |
例子 | 他整日纸醉金迷,不知进取。 |
使用场景:
- 描述社会上一些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生活浮华。
- 批评某些人缺乏奋斗精神,沉迷于享乐。
- 在文学作品或新闻报道中,用来描绘特定的社会现象。
注意事项:
虽然“纸醉金迷”形象生动,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滥用。特别是在正式写作中,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以免造成理解偏差或情感色彩不当。
总之,“纸醉金迷”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工具,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反思和批判。在现实生活中,保持适度的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平衡,才是更为健康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