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叹为观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看到的事物非常精彩、令人赞叹不已。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原本用来赞美乐舞的高超技艺,后来引申为对事物的极致赞赏。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叹 | 表示感叹、惊叹 |
为 | 是、成为 |
观止 | 指看到极致的景象或境界 |
整体含义:形容看到的事物极其精彩、令人赞叹到极点,无法再有更高的评价。
二、成语出处
-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原文:“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曰:‘美哉!’”
后人将此句引申为“叹为观止”,原意是赞美乐舞之美,后泛指一切精妙绝伦的事物。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艺术表演 | 这场音乐会真是叹为观止,令人回味无穷。 |
自然景观 | 看到雪山与湖泊交相辉映,真是叹为观止。 |
技术成就 | 他设计的桥梁结构堪称叹为观止。 |
文化作品 | 这部电影的画面和剧情结合得恰到好处,真是叹为观止。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美不胜收、拍案叫绝、叹服不已 |
反义词 | 索然无味、平淡无奇、乏善可陈 |
五、常见误用
1. 误用对象:不能用于贬义或普通事物。
- ❌ 错误:这次考试成绩一般,但老师说这是叹为观止的表现。
- ✅ 正确:这幅画作的笔触细腻,构图巧妙,真是叹为观止。
2. 语境不当:不宜用于表达负面情绪或普通事物。
- ❌ 错误:他的演讲内容空洞,真是叹为观止。
- ✅ 正确:他的演讲逻辑清晰,内容深刻,让人叹为观止。
六、总结
“叹为观止”是一个褒义成语,表示对某事的高度赞美和认可。它多用于艺术、自然、技术等领域,强调的是事物的极致之美或非凡之处。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叹为观止 |
含义 | 形容事物极其精彩,令人赞叹不已 |
出处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使用场景 | 艺术、自然、技术等领域的极高评价 |
近义词 | 美不胜收、拍案叫绝 |
反义词 | 索然无味、乏善可陈 |
注意事项 | 避免用于贬义或普通事物,注意语境搭配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叹为观止”这一成语,使其在日常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