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5 22:30:11 栏目:综合精选
hello大家好,我是大学网网小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三伏天和三九天有什么区别(趣谈34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过去了一半,季节更替,节气变化,从春到夏,气温越来越高,内心越来越烦躁,夏至日以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直至三伏天到来,真正炎热的天气正式开启。
所谓“三伏天”就是,初伏天、中伏天和末伏天的统称。“伏天“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 ・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官方和民间就已经有”三伏“的说法了。
三伏的时间呢,是这样规定和计算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这里需要注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有20天,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庚日,就是在干支纪日法中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古人用来纪年、纪月和纪日的工具,是古人对天象观测产生的一种思想。其中,
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讲究阴阳相合,所以又把这天干地支分成阳干、阴干,阳支、阴支,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排列上都是一阳一阴交替进行,体现了古人阴阳相合的思想。
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两两组合,一共60组,刚好60天。而这60天里有6个庚日,两个庚日恰好相隔十天。这就是三伏的计算方法。
那么这个“伏”作何解呢?秦汉盛行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说:“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也。“简单说,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因此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即金遇到火会消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通俗地理解为:“伏”就是天气太热了,还是趴着别动弹了。所谓“伏天儿”,就是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日子。我老家人常说“六月三伏天“,就是说明热天要到来了。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那什么又是“三九天”呢?
数九寒天,是指从冬至逢壬【rén】日(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共81天。而”三九“则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故民间常说”三九天到了“,说明最冷的时候要来了。
我国民间对三九天气的计算和物候总结,反映在人们世代相传的歌谣里。”数九歌“南北方都有,以我家乡的为例:“一九二九冰上走,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桃花开。“三九四九连石头都冻得炸裂开来,可见天气有多冷了。
六月三伏,数九寒天,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久而久之,就代表了大热天和大冷天的意思了。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